姓 名:戴 路
职 称:教授
单 位:建筑系
专 业:建筑设计及理论
邮 箱:dailu@tju.edu.cn.com
教育背景
2004,毕业于天津大学,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;
2000,毕业于天津大学,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;
1997,毕业于天津大学,建筑学专业本科;
专业履历
2013/6-,天津大学建筑乐鱼app资助大巴黎教授
2010/11-2011/11,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访问学者
2006/6-2013/6,天津大学建筑乐鱼app资助大巴黎副教授
2004/3-2006/6,天津大学建筑乐鱼app资助大巴黎讲师
本科生教学
建筑设计;中国近代建筑史;中国现代建筑史
研究生教学
中国现代建筑论;印度建筑
科研方向
1、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
2、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
3、地域建筑文化研究
4、中西建筑文化比较
近期学术成果
专业论文
[1] 戴路、邹德侬,印度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对话,世界建筑,1999(8)
[2] 邹德侬、戴路,集外来片段成自家整体-印度古代建筑东西交流之希腊伊斯兰影响,华中建筑,2002(3)
[3] 尚改珍、戴路、李国庆,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建筑设计的途径探讨,南方建筑,2002(3)
[4] 邹德侬、戴路、刘丛红,二十年艰辛话进退-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的模仿和创造,时代建筑,2002(5)
[5] 戴路,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群体特征,天津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03(第2期)
[6] 戴路、邹德侬,开阔视野,站稳脚跟-新疆青年建筑师刘谞的建筑创作追求,新建筑,2003(3)
[7] 戴路、陈。泄诙代建筑师群体特征分析,建筑师,2006(1)
[8] 戴路、陈。既ㄖ教育的阳光和阴影,新建筑,2006(3)
[9] 戴路、陈。程父貉雇ǚ缦低吃谏≌械挠τ们熬,建筑新技术,2006(总第3期)
[10] 王育林、戴路,大型建筑的结构创新与适宜性设计.天津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06(3)
[11] 戴路、邹德侬,从青年建筑师的创作分析看中国新建筑文化走向,西安交通大学学报(社科版),第6卷,总第78期,2006
[12] 邹德侬、张向炜、戴路,20世纪50~80年代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探索,时代建筑,2007(5)
[13] 邹德侬、张向炜、戴路,引进外国建筑理论20余年之再思索-写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,世界建筑,2008(6)
[14] 尚改珍、黄涛、戴路(通讯作者),试析“希望镇”的可持续发展,建筑新技术,2008 (总第4期)
[15] 白岚、戴路(通讯作者),适当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,建筑新技术,2008(总第4期)
[16] 戴路、陈。ㄖ技术教育探讨,建筑新技术,2008(总第4期)
[17] 宋乔、戴路,浅析结构表现倾向,天津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09增刊
[18] 方向、戴路,论现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发展,天津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09增刊
[19] 陈健、戴路,住区中的视觉景观环境研究-以天津万科东丽湖联排别墅设计分析典型性住区景观,天津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09增刊
[20] 戴路、宋乔,新世纪中国建筑设计实践探新,借鉴、交汇与碰撞-2009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,北京,2009
[21] 戴路、张颖,建筑遗存保护中的经济开发-以1933老场坊为例,第二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,天津大学出版社,2010
[22] 戴路、杨铭,参数化设计与建筑教育-一次应用数学理论的建筑设计实验,中国建筑教育2010年全国建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0
[23] 张向炜、戴路(通讯作者),建筑理论家贡献之管窥,新建筑,2010(6)
[24] 戴路,张颖.印度现代建筑发展新趋势及启示. 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(论文集),天津,2011
[25] 戴路、王瑾瑾,新世纪中国地域性建筑的发展. 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(论文集),天津,2011
[26] 史建军、戴路,浅析建筑思潮对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的影响. 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,天津,2011
[27] 戴路、方向,建筑双层表皮体系所形成的多元空间模式研究,建筑新技术,2012(总第6期)
[28] 戴路、李晔,既有建筑立面可持续技术改造策略研究,建筑新技术,2012(总第6期)
[29] 刘松臣、戴路,ETFE膜-21世纪的绿色建筑材料,建筑新技术,2012(总第6期)
[30] 吴矣、王昶、戴路,参数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,建筑新技术,2012(总第6期)
[31] 戴路、张颖,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前景,建筑新技术,2012(总第6期)
[32] 戴路、王瑾瑾,乡土建筑技术的传承与更新,建筑新技术,2012(总第6期)
[33] 史建军、戴路,中外建筑技术教育比较,建筑新技术,2012(总第6期)
[34] 戴路、王瑾瑾,新世纪十年中国地域性建筑研究(2000-2009),建筑学报,2012学术专刊(2)
[35] 戴路、张颖,新世纪中青年建筑师建筑形态实验探索,世界建筑,2013(04)
[36] 戴路、刘松臣,扎实,唯美,追寻本质-当代中国建筑师彭一刚的建筑创作追求,天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年第16卷第3期
[37] DAI Lu、REN Zhuang,Th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’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.,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-Behavior Research, EBRA,2014
[38] 戴路、王婷婷,开放与回归-文化视角下新世纪外来建筑作品场所精神的设计策略研究,建筑与文化,2015(1)
[39] 戴路、王婷婷,新世纪外来建筑作品技术设计策略研究,建筑与文化,2015(3)
[40] 戴路,王婷婷.文化视角下新世纪外来建筑作品技术理念评析--建筑新技术,2016.6(总第7期)
[41] 戴路,任壮. 论中国建筑遗产周边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设,建筑与文化,2016,151卷(10)
[42] 戴路,任壮. 城市现代建筑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整治——以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例,建筑与文化,2016,152卷(11)
[43] 张向炜、戴路,邹德侬教授谈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现代建筑史调研中的口述访谈问题,收录于陈伯超、刘思铎主编,抢救记忆中的历史,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(第一辑),同济大学出版社,2018.5
[44] 王尧,戴路.当代西部建筑中砖石的地域性表达研究.第16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,西安,2018.7
[45] 史建军,戴路.世博建筑的材料表达,建筑新技术(8),2018.12
[46] 陈。髀.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建筑寿命研究,建筑新技术(8),2018.12
[47] 戴路、张向炜,黄为隽先生谈个人学习工作经历与天津大学建筑教育,收录于陈志宏、陈芬芳 主编,抢救记忆中的历史,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(第二辑),上海:同济大学出版社,2019.5
[48] 戴路、王尧,杨永祥先生谈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、世界之窗和威海公园设计,收录于 陈志宏、陈芬芳 主编,抢救记忆中的历史,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(第二辑),上海:同济大学出版社,2019.5
[49] 戴路,肖芷菁.《建筑师》创刊初十年对我国建筑学科再发展的贡献[J]. 建筑师,2019,(200)
[50] 戴路.第二批“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”项目的建筑学视角. 当代建筑,2020.4(No.004)
[51] 戴路,白帝.王福义先生谈工业建筑设计.收录于林源、岳岩敏主编,融古汇今,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(第三辑),同济大学出版社,2020.6
[52] 戴路,康永基,李怡.费麟先生谈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经历,收录于林源、岳岩敏主编,融古汇今,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(第三辑),同济大学出版社,2020.6
[53] 李怡,戴路(通讯作者).技术的话语重构与传统再现的理性途径——从国际获奖建筑看中国第五代建筑师群体设计实践技术探索.时代建筑,2020.7)
专著教材
[1] 邹德侬、戴路,印度现代建筑,郑州: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2
[2] 刘丛红、戴路、邹颖译,当代世界建筑,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3
[3] 邹德侬、戴路、张向炜,中国现代建筑史(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)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0;
[4] 戴路,伊斯兰园林,王蔚 等编著,外国园林史(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二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),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1
[5] (英)马歇尔 著、苑思楠 译、戴路 校,街道与形态,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1
[6] 邹德侬、张向炜、戴路,中国现代建筑史(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,“十二五”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)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9
荣誉获奖
1、邹德侬,曾坚,刘丛红,运迎霞,赵建波,戴路.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理论研究及其应用.2002.9,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
2、邹德侬,曾坚,路红,刘丛红,赵建波,戴路.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.2003.1,
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
3、天津大学 “教书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”青年标兵,2008
4、天津市教育系统教工示范岗,2017